详细描述
简历:
1988.09-1992.07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92.09-1994.09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程师;
1996.09-2002.03 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其间:2001.02-2001.06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微结构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2.09-2004.12 瑞典隆德大学固体物理系助理教授;
2005.01 任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9.05-2014.06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主任;
2016.06-2019.6 新葡萄88805官网院长;
2012.06- 新葡萄88805官网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4.10- 新葡萄88805官网教授。
2020.11-新葡萄88805官网微电子学院院长
2021.10-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纳米光学,分子光谱。
主要学术成绩:
长期从事等离激元光子学、纳米光学、单分子光谱和纳米光芯片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验上首次发现了金属纳米结构间隙的巨大电磁场增强效应,是超灵敏光谱传感的基础,也是其它基于纳米间隙效应研究的物理基础;揭示了金属纳米线及其网络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传播和发射的基本特性和机理,实现了纳米光逻辑、光路由等功能;最近把等离激元共振的灵敏度提高到亚皮米精度。他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用16000余次(web of science数据),单篇引用超过100次的39篇,h因子61。其中关于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有两篇论文分别被引用1900余次(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9, 83, 4357)和1360余次(Physical Review E 2000, 62, 4318,被选为该杂志创刊以来的里程碑论文)。他已作国际会议邀请报告70余次;作为会议主席组织了十余次著名国际学术会议,担任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或程序委员会委员;曾任Nanoscale和Optics Express副主编,任eLight、Nanoscale、Nanophotonics、Frontiers of Physics等期刊咨询委员会或编委会委员。
徐红星教授课题组主页:http://np.whu.edu.cn/
课题组招收研究生专业:凝聚态物理、光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以及招收光学频率梳、集成光子学、微波光子学方向博后和特聘副研究员,请详询。联系人:管老师(招生),王倜(招生),邹辞(其它事务)
Email:zhiqiang.guan@whu.edu.cn(招生),wangti@whu.edu.cn(招生),zouci@whu.edu.cn(其它事务)